1967年邓小平女儿路遇陈毅,正要绕道走,陈毅脸色一变:都好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提到我军组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刘邓”、“陈粟”。

可是很多人都不知晓,邓小平和陈毅也有很深的交情,根据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所说:

“他们是同志也是战友,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然而,1967年毛毛看到陈毅的时候,直接绕道就走,还是陈毅脸色一变出声喊住了她,这是怎么回事呢?

邓陈两人间,又究竟还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 、相交四十年,情谊多绵延

邓小平和陈毅,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说都来自四川,都曾前往法国留学,只不过由于批次不同,两人在法国并无交集。

两人的首次见面,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末的上海,彼时邓小平是中共中央秘书长,陈毅则是军中代表。

后来两人又分别前往中央苏区,同属于中央红军,直到1934年长征时才又分离。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前,两人曾经有过一番小聚,当时陈毅住在邓小平的家里。

后来战事忙碌,两人相处的机会不多。

哪怕是到了解放战争中后期,两人同样被纳入“总前委五人组”,也基本都是各忙各的。

历史课本上有一张珍贵的淮海战役五人总前委合影,而根据拍摄者陆长生所说,当时想把邓小平和陈毅等人聚在一块可不容易。

毕竟当时的总前委们分属于两个野战军,指挥部位置也不一样。

还是恰好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给出指示,让他们共同开一次重要会议,陆长生才找到机会。

不过,1948年陈毅兼任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时,和邓小平的交流还是挺多的。

尤其是解放南京和解放上海的过程中,两人配合无隙。

前者发生在1949年4月。

彼时邓小平和陈毅等人,率领24个军强渡长江天险,只用了短短四天就攻克了南京城,占领了总统府。

彼时,刘伯承负责西县指挥,邓小平和陈毅则是进入总统府查探了一番,顺带着还传出了一些趣事。

比如陈毅坐着蒋介石的皮椅上给毛主席打了个电话:

“我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向您汇报哩,我们胜利啦!”

后者则是发生在1949年5月。

与南京不同,邓小平认为,上海的情况更为复杂,要“在瓷器瓶里捉老鼠”,要在不破坏上海繁华的前提上取得胜利。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陈毅和邓小平时常通宵开会。

不仅仅是他俩,后来就连在外地的粟裕、谭震林以及刘伯承都被叫了回来,大家集思广益。

等到5月23日向上海发起总攻时,邓小平和陈毅兵分两路,前者留在丹阳主持选举,后者则是冒雨四地辗转、督查前线。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得以顺利解放,而后来被传为美谈的“解放军入城,宁肯睡大街也不扰民,充分彰显纪律”,也是邓陈二人合力的结果。

入城之后,邓城两家人都住进了上海沪南路262号,也就是原先的周佛海公馆。

彼时陈毅家住楼上,邓小平家住楼下,两家人往来频繁、关系亲密。

同年7月,邓小平赶赴南京,开启了新的征程。

不过建国后两家人又都同样在北京定居,而且住的很近,由此可见两家人情谊绵延始终不曾断绝。

那么问题来了,邓小平和陈毅的情谊以及两家人的缘分,究竟从何而始呢?

二 、同志亦同路,君子敬相亲

邓小平和陈毅的友谊,始于共同的志向以及同样高洁的品行。

他们将革命视作一项崇高的理想,为了革命胜利愿意牺牲自身利益,这种精神使他们互相吸引。

举个例子,发生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双堆集战役。

那场战役一共打了23天,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才歼灭了国民党嫡系黄维军团。

胜利过后,战利品本该大致均分,但是陈毅却主动提出,将装备和俘虏都让给中原野战军,以此来尽快补充刘邓大军的实力。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渡江战役中。

分配任务的时候,陈毅让刘邓大军负责较为富庶的东南地区,而他和粟裕则是负责相对较偏远的西南地区。

虽然陈毅的这些意见没能被全部落实,但是态度一览无余,也难怪邓小平会感慨道:

“陈毅拥有着厚重坚实的人品!”

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小平和陈毅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往来更多,不仅先后任副总理一职,聚会串门更是时常的事情。

邓小平知道陈毅喜欢评酒,热爱美食,所以外宾送给他的榴莲、美酒,以及许多美食,都被他叫孩子拿到了陈毅家里。

到最后连邓小平的孩子们都不理解了:“您和陈伯伯的关系怎么这样好呢?”

邓小平听后哈哈大笑:“我们是老同志老战友,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不仅邓小平认可陈毅,陈毅也很重视和邓小平的情谊。

中共七大召开前陈毅路过邓小平的辖区,在他家住了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就曾感动的写诗相赠:

“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

渡江战役中,陈毅和邓小平坐船渡江的时候,陈毅又应邓小平邀约写诗相和。

对于有诗人元帅之称的陈毅来说,如此诗兴足以证明他和邓小平合作时的畅快!

时至今日,我们仍旧能看到不少邓小平和陈毅以及他们两家人的合照,这是他们40年情谊的最好见证,也是为同志同路者奏响的赞歌。

只是有一点让人不解,既然邓小平和陈毅的关系如此之好,两家人也往来颇多,那么为什么1967年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街上看到陈毅的时候,会绕道走呢?

这还得结合邓小平的三起三落说起。

三 、君子坦荡荡,相交淡如水

纵观邓小平的一生,可谓跌宕传奇。

他二十多岁时就开始肩负党的重要工作,比如说当党中央秘书长,领导广西百色起义等等。

可即使是这样年少有为的人,也并不是一路顺遂,他在1966年就曾遇到挫折,被免去职务,而这也正是第二“落”。

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的工作,邓小平的家人平时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太会打招呼。

虽然邓陈两家是邻居,但是1967年毛毛看到陈毅回来的时候,还是习惯性绕路。

可是毛毛没想到,陈毅当时也看到了她,见她想要绕路直接把她叫停了,并且带着警卫,几步走到她跟前,关切问道:

“毛毛,最近怎么样?家里也都还好吗?”

看到陈毅毫不避嫌的上前关心,毛毛十分感动,连忙点头说还好。

陈毅见状也松了口气,只是叹道:“那就好,那就好……”

此后不久,邓小平就带着夫人前往江西了。

原本是应当去赣州的,不过周总理认为那个地方太远了,交通也不方便,因此邓小平一家当时住在了南昌郊区。

此次离京,邓小平夫妇并没有带孩子,只是继母在京无人照顾,所以就带着了。

至于邓小平的几个孩子,则是前往各地学习,比如说毛毛就去了陕北,一边务农一边学习知识。

邓小平在江西也差不多,在上班之余,一直想着如何建设祖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与工人们的朝夕相处,让他进一步了解到群众和社会的基本情况。

用邓小平夫人卓琳的话来说:

“这难忘的三年里,小平的思想更明确、思路更清晰,信念更坚定了。”

也难怪英国作家塞缪尔说:“虔诚的信仰能够激发灵魂的伟大与高贵”。

经过这三年的磨砺,邓小平对未来要走的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而就在邓小平于江西沉淀的时候,噩耗骤然传来,与邓小平情谊甚笃的陈毅元帅,于1972年初去世了。

其实,早在1971年初,陈毅就被查出了患有肠癌,只是谁也没想到他走的这么突然,竟然再没有一个与邓小平告别的机会。

后来邓小平夫妇返京,又意外得知陈毅的夫人张茜也换上了癌症,他们连忙前去探望。

当看到张茜穿着宽大的病号服躺在床上时,不禁落下了泪水。

探望之余,邓小平也让张茜安心,临走的时候他还特意嘱咐:

“你放心,珊珊交给我们,她也是我和卓琳的女儿……”

这里的“珊珊”,就是陈毅和宋茜的女儿,也是毛毛的玩伴,年纪和毛毛相仿。

邓小平如此嘱咐,等同于做出了代替陈毅照顾女儿的承诺,情谊可见一斑。

后来邓小平夫妇也的确是对珊珊多有照顾,1975年陈珊珊留学回国后,和同学王光亚结了婚。

婚后夫妻俩都进入了外交部工作,也算对陈毅元帅有所慰藉。

四 、信念传家,子女成才

如果说陈珊珊传承了陈毅元帅的意志,那么邓家的“三朵金花”,就是邓小平信念与意志传承的最好写照。

首先是邓林,出生于1941年。

当时正值华北抗日最艰难的时候,因此邓林出生后没多久,就被卓琳寄养在了当地民众家中。

直到1943年,邓小平夫妇才把邓林接回来。

当看到孩子的那一刻,邓小平夫妇心疼极了,因为当时的邓林太瘦小了,甚至连挥手驱赶苍蝇的力气都没有。

后来,邓小平夫妇把孩子留在身边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孩子送进了延安保育院。

虽然亲爸亲妈不在身边,但是邓林当时的干爸干妈很多,过得也还不错。

再后来,邓林逐渐长大,萌发了成为画家的梦想,她也很争气,努力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

虽然也经历了一些风雨,但是她的画始终是明媚动人的。

她没从政,也没从商,只想用一支画笔来绘下大好河山,永葆初心,令人钦佩。

其次是邓楠,虽然在三姊妹里排行第二,但她的性格却更像是“大姐”,连卓琳都称呼这个女儿为家中的“大管家”。

平日里,陈毅、周总理等人也时常陪她逗乐,周总理就曾对她说过:

“我是国家的大管家,你是你们家的大管家,希望你以后也能管理国家!”

周总理等人对下一辈的殷切期盼,由此可见一斑。

而邓楠也没有辜负大家期待,后来果然成为了科技部副部长,参与到了国家的管理中。

除了报效祖国的意志外,邓楠还充分继承了邓小平夫妇的智慧与勇敢。

邓小平夫妇不在的时候,她就是家里的主心骨,安慰兄弟姐妹、宽慰父母。

从给家人在宣武门方壶斋胡同争取到两间房子,到家人分离时她四处搜集书信给大家慰藉,再到坚信父亲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技部任职,邓楠一直是邓小平夫妇眼中的骄傲。

最后是邓榕,也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毛毛”,作为邓小平的小女儿,她自小就备受宠爱。

她原先也可以有顺遂的仕途,先后担任过全国人大办公厅副主任、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等职务。

不过她与父亲一样,不在乎名利,因此最终没有从政,反而成为了一位名声不小的作家。

像《我的父亲邓小平》,充分彰显了她细腻的感情与温柔的笔触,一经发表就打动了很多人,为后世记录了不少关于邓小平的珍贵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毛毛很有孝心,在邓小平晚年一直陪在他身边、逗他高兴。

为了照顾邓小平,她还学会了应酬和医学,可谓是“小棉袄”的典范。

邓家三姐妹虽然走的路有所不同,但是同样都取得了一番成就,也继承了邓小平的信念与意志。

除了这三朵金花之外,邓小平还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邓朴方和邓质方,也颇有一番成绩。

总的来说,邓小平在治家治国上是齐头并进的。

其实,说这些孩子继承了邓小平的信念和意志,并不十分贴切。

因为当时老一辈领导人都住的很近,这些孩子也都是在老一辈领导人的共同照料下长大的。

因此,更准确地说这些孩子继承的是老一辈领导人的信念和意志,包括邓小平和陈毅,也包括毛主席、周总理等等。

我们在感慨之余也可以有所收获,比如说教育孩子时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或许唯有如此,那些优秀的品德才能一代又一代的不断传承下去。

1967年邓小平女儿路遇陈毅,正要绕道走,陈毅脸色一变:都好吗?
  • 影后王馥荔母慈子孝,儿子王骁演一部火一部,己成黄金配角

    01喜欢王骁是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司命星君开始。《白鹿原》中的白孝武《光荣时代》饰卧底宗向方《三叉戟》饰经侦队长林楠《流金岁月》饰销售经理杨柯《巡回检察组》饰暴躁落魄的沈广顺《暴风眼》饰沉睡者程影后王馥荔母慈子孝,儿子王骁演一部火一部,己成黄金配角

  • 成功转型!与年上8岁妻子结婚后的他再次迎来事业上升期?

    演员黄灿盛近日接受了ENA原创电视剧《宝拉!黛宝拉》的剧终采访,并提到了自己如何保持日常拍戏和家庭之间的平衡。电视剧《宝拉!黛宝拉》为韩国ENA原创电视剧,由《青春时代》系列、《不疯不狂不爱你》的导演成功转型!与年上8岁妻子结婚后的他再次迎来事业上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