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赛选手被重用,邹韵成功转型,王嘉宁成撒贝宁搭档
关于主持人大赛选手的成长,在她们入职央视之后市场一直报以关注的态度,毕竟这些优秀选手在舞台上曾经展现过足够突出的主持表现,获得央视认可的同时,市场观众也期待她们未来的发展上限。
比赛舞台上,这些选手中有人成为冠军,有人遗憾止步总决赛,比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央视对她们能力的判断,但并不会对她们事业的影响极其有限。
毕竟比赛是比赛、工作是工作,不排除部分选手是比赛类型主持人,她们更能把握住节目组所考察的方向,同时对于比赛题目精心的准备也是取胜的关键。
倒不是质疑这些选手对待比赛的态度,只是真正的主持工作不是一场比赛,选手们还需要展现出足够优秀的业务能力才能够得到观众认可。
而两年时间过去,当观众逐渐忘记比赛成绩之后,哪些选手得到央视的认可了呢?
从央视全部主持人的事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年轻面孔开始被节目组所重用,而在全部年轻面孔中,通过主持人大赛入职央视的主持人占据大多数。
由此来看,央视选择制作主持人大赛还是收获成效。
央视通过主持人大赛发现了那些具备潜力的年轻主持人,而这些年轻主持人也通过主持人大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谓是“共赢”。
如果没有参加主持人大赛的话,邹韵恐怕依然是央视国际频道的一位记者,如果没有参加主持人大赛的话,王嘉宁恐怕还是地方台的一位主持人。
当然比赛是一部分,通过表现证明自己才是真正决定她们事业发展情况的根本因素。
主持人大赛的舞台让央视节目制作方发现了邹韵在主持方面的能力,所以离开舞台之后,邹韵成功转型,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不再是以记者的身份,而是新闻节目的主播,甚至工作场合已经从央视国际频道来到了央视新闻频道。
成为《24小时》的固定主播之后,邹韵在央视新闻频道的位置逐渐稳定了下来。
对于邹韵来讲,未来想要更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保证每一次新闻直播过程的内容呈现效果。
和文艺节目主持人不同,新闻主播的发展道路必然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朝前走,邹韵的成长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这是两种类型主持人事业发展方向上的先天区别,新闻主播需要长时间的历练,而文艺节目主持人可能只是需要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就能够被观众所熟知。
以主持人大赛选手的发展来看,张舒越、尹颂凭借春晚舞台被观众熟知,但真正具备延续性的发展,还是王嘉宁。
以当下王嘉宁的发展来看,她已经是主持人大赛入职央视选手中的佼佼者。
当央视制作七夕系列节目的时候,王嘉宁再次搭档撒贝宁参与节目录制,两人已经在央视节目舞台上多次合作。
对于初出茅庐的王嘉宁来讲,身旁的撒贝宁既是她学习的榜样,也是帮助她事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作为央视门面主持人之一,央视怎么可能会安排撒贝宁主持一档名不见经传的电视节目呢?基于此,能够和撒贝宁同台主持,王嘉宁所参与的工作机会足以让其他年轻面孔羡慕。
《典籍里的中国》如此,七夕节特别节目同样如此。
央视的信任是一部分,从市场观众的反馈来看,大多数观众还是认可王嘉宁的主持表现,即便身旁是撒贝宁,她的主持风采也没有被压下去,依然能够在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新面孔被重用的基础上,邹韵、王嘉宁两位主持人大赛选手在央视寻得一席之地,并且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力。
年轻是邹韵和王嘉宁的资本,未来的她们只要继续努力,就有机会站上央视更大的舞台。
-【全文结束】-
主持人大赛选手被重用,邹韵成功转型,王嘉宁成撒贝宁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