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让周杰伦中毒的一氧化碳多可怕
最近这段时间,因为冷流来袭,大家纷纷想办法御寒取暖,得益于网络传播的便利,近来甚至形成了“围炉煮茶”网红项目,让人感觉非常惬意。但也发生多人因不当取暖等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氧化碳中毒新闻
春节期间,甚至有人因为““围炉煮茶”网红项目而不幸去世,让人心痛。
网红项目使人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并不是新生事物,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老百姓俗称煤气中毒。
以前电能、天然气等新能源不发达时,冬季寒冷,人们大多烧煤、烧木炭取暖,加之科学知识不足,从古到今,煤气中毒的不幸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很多名人都有这种经历。
比如写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宋代著名文人秦观,秦少游。,就是一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但秦观同志命大,没被毒死,这件事被清代戏曲家张大复记载在《梅花草堂笔谈》中。
末代皇帝溥仪同志,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里,也提起当年在“毓庆宫读书”时,也出现了一氧化碳中毒现象,幸运的是被及时发现,否则伪满州国可能都没有了主人。
堂堂皇帝,虽然已经退位,但在宫中仍保持原有的待遇,竟也险些被一氧化碳毒死,可见古人有多少曾遭遇煤炭荼毒?
甚至大明星周杰伦,也在洗澡时曾因一氧化碳泄露而中招,幸好被友人刘畊宏及时救助而脱险。
周杰伦洗澡也曾煤气中毒
每看到有人因一氧化碳而中毒,甚至死亡,既让人痛心,也让人遗憾。为了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在这里还是和大家一同再重温一下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一些常识,如果对大家有一点点用处,也很欣慰。
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度娘上的解释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当然还有许多带方程式的专业解释,但原理基本也就这样,
不恰当点说,一氧化碳和氧两个哥们,如果都找血红蛋白妹妹示爱,血红蛋白妹妹天生喜欢一氧化碳这个渣男,但没有氧这暖男,最后会造成血红蛋白妹妹的生存母体活不下去,可怜血红蛋白妹妹一时欢乐,带来一生后悔。
自然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远小于氧气,否则人类,包括动物早就完了,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会造成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并且不容易散开,如果人或动物正好处在这个高一氧化的含量的空间内,就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
如果人体所处的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05%,或超过57.4mg/m3,便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人体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在10%-20%,即为轻度中毒,达到了20%-40%时,判定为中度中毒,如果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40%,那就是重度中毒了。
一般说来,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一类常见于冬季,比如在密闭室内且通风不好的环境中烧炭或烧煤取暖和就餐、在关闭车窗开内燃机取暖,或者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洗澡间内,通风不良或者洗澡时间过长,都可能出现一氧化碳中毒。
第二类是在有限空间或通风不良环境进行工作时,或者在煤气管道泄露环境中工作时,也可能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比如封闭的水池、沼气池、温室大棚等环境,都出现过相关事件案例。
第三类是我们在野外旅行或探险时,走入常年无人的沼泽、水塘区域,如果通风条件不良时,水下淤泥中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气体持续逸出,也会使人中毒。
第四类则比较可惜,我称为故意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炭自杀”,近年此类新闻经常看到,主要有无知好奇、主观厌世、心理扭曲等原因导致这些悲剧的发生。
第五类,也是最后一类常出现在盛夏,虽然比较少见,但又确实发生,就是在车库等密闭场内发动车辆,打开空调致冷,因发动机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聚集而导致车内人中毒。
这类情况还有个香艳的特点,往往一出事就是一男一女,而且多是衣衫不整。原因多是这些男女在车库这个理想场所为爱鼓掌之后,想享受着车辆空调再回味一会,休息一下,却最终命去黄泉,并成为话题主角。
车库偷欢,命丧黄泉
既然一氧化碳中毒这么厉害,我们在平常又该如何防范呢,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避免使用的燃气工具及设备泄露,每年都要检查所有的燃气设备,包括加热器、炉灶、取暖器、壁炉等;
二是北方使用煤炉或烧柴取暖时,要定期检查家中的烟囱、暖气管、通风孔等,以确保没有变形、堵塞;
三是不要在密闭的空间里,如营屋、房车、拖车箱、帐篷里使用燃油、烧炭或燃气的取暖器;
四是尽量不要在室内进行烧烤或吃火锅;
五是不要在没有排烟管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燃气取暖,燃气热水器不要装在浴室中,燃气热水器做好排烟,不要使用时间太长;
六是不要让车在车库等封闭场里空转,即使车库门开着,或者身边的美女嫌热;
七是不要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燃气发电机、除草机或其他设备引擎;
八是在进行封闭的水池、沼气池清理、温室大棚烧炭升温等工作时,要戴防毒面具,做好通风,并有人看护;
九是在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中毒聚集的场所安装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并且要定期检查这些装置,正确使用这些装置。多人使用煤炉取暖的企业或单位,应该有人巡逻。
十是保持好心情,及时减压,别用一氧化碳干一些一时想不开的事情。
以上十条,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不要无防护呆在一氧化碳聚集的场所”。
就说这么多吧,祝大家健康。
图片来身网络。
曾让周杰伦中毒的一氧化碳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