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为那英发声,内涵刀郎《罗刹海市》?背后却是一场“乌龙”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谷老师你老了,你以前的作品还停留在幼儿园小朋友应该唱的水平。请你接受现实,你不再是这个时代的人了,请歇歇吧!”
“属于谷的年代已过去了,老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好好在家养老吧!”
“收了一个好徒弟!晚年也不安生!”
“不过是在老粉嘴扮高雅……”
究竟发生什么事,让网友们纷纷破防,对一个已经88岁的老艺术家谷建芬如此评头论足?谷建芬到底做错了什么?
刀郎新歌80亿,为何牵连谷建芬?
最近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播放量高达80亿,有人声称已经破了吉尼斯纪录。然而下一秒就被官方微博辟谣:他的歌并没有破纪录,如今占据榜首的是2021年的《Baby Shark》,播放量高达83亿。不知道这则破纪录的言论,是刀郎运营方为了宣传故意为之,还是只是被粉丝无意夸大。
《罗刹海市》的灵感,来源于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的其中一则故事。该故事主要讲述一位古人遭遇海难,被浪带到了一个神秘的国度,结果发现这边的人审美与常人不同,美丑颠倒。他本来长相英俊到了这个国家之后,却成为最丑的一位。导致他只能通过把脸涂黑扮丑,以此来获取应有的尊重和高官厚禄。
蒲松龄文末特地强调了“花面逢迎,世情如鬼”这8个字,其实整篇文章主要表达他本人的怀才不遇,以及对现行科举制度的不满。如今刀郎运用这个典故,何尝不是借古讽今,也暗喻着自己和蒲松龄一样也怀才不遇。
于是网友们的脑洞大开,大家从歌词中的“未曾开言先转腚”想到了《中国好声音》的神操作上,暗指该节目立身不正,经常暗箱操作,也就想起了这个节目的导师那英。认为她当年那么打压刀郎,还说“听刀郎歌的人全是农民”这种不尊重人的话,现在活该她被打脸。
然而事实是刀郎曾在媒体面前公开声明:“那英说的听刀郎歌的人全是农民”,这句话是空穴来风,那也就是那英并不曾这么说。
还有网友直接将刀郎唱新歌《罗刹海市》的视频,通过剪辑的手法拼接入好声音的某期节目,主要目的就是突出如今刀郎的优秀。更有网友直接去那英短视频评论区进行轰炸发言,评论量高达170万。这类网友评论的主题就是刀郎受了老大的委屈,十年磨一剑终于成功归来,那英、杨坤、汪峰和高晓松都应该感到抱歉!
那英和刀郎的恩怨
那英和刀郎的矛盾在于2010年的《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上,那英作为评委面对记者的提问表示:此次得奖的标准主要从音乐性、贡献力和市场三个方面来考量,她着重强调,评判的标准不能只靠一个销量。当时的刀郎音乐销量比周杰伦都高,也因此他成功入围十大歌手排行榜。
面对记者再次提问对刀郎音乐的看法,那英也是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虽然刀郎作品的销量好,但审美方面却不具备,自己不是刀郎音乐的受众群体。如果有一天刘欢和刀郎同台演出时,自己也会选择站在刘欢的受众群体那边。
而杨坤、汪峰和高晓松也曾对刀郎说一些贬低他音乐的话,所以网友们才一个个地去蹲守,同时将罗刹海市对应到那英、杨坤、汪峰和高晓松身上。到目前为止,因为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发表,引起网友们强烈赞同和支持,在部分网友们的日夜耕耘发表评论之下,四人也不得不作出回应。
那英发视频对自己曾说的刀郎音乐,不具备审美性进行道歉;杨坤是回复网友评论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汪峰则是给刀郎新歌打高分的方式来表示歉意;有素人为博眼球冒充成“假高晓松”进行粗口回应,被识破后,真高晓松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辞也勉强算是妥协。
只是,这四人道歉的行为已经不能满足某部分网友了。
他们将那英的恩师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扯进来,认为她之前在采访的发言是在袒护那英,没有艺术节操明显就是在针对刀郎,摆明了是在“老粉嘴扮高雅”,为人不公正,做人不行。
那么,谷建芬真的发表过针对刀郎,且袒护那英的言论吗?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的呢?
谷建芬被造谣,特发律师声明
2016年,谷建芬确实接受了一次采访,她的发言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正视音乐界已经存在的,利用流行音乐进行纯商业的牟利行为,针对这种不良风气应该进行整顿。第二,在尊重和维护年轻音乐家艺术家的自由创作时,也要尊重对老一辈的音乐人,毕竟他们为现在的音乐奠定了基础并且做出了贡献。第三,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这样才能保护音乐人创作的权益。
其实谷建芬老师在2016年的采访,她发言一点问题都没有。并且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是2023年7月24发布的。对此,很多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谷建芬老师要为7年的话负责?更令人疑惑的是,7年前她的话完全没有问题,并且都是言之有物的建议,怎么就得罪了刀郎?
原因只有一个,她是那英的老师,这事确实走向挺奇怪的。当时的刀郎音乐作品销量很多,然后那英却表示“销量好,但审美不具备”,言下之意就是艺术性不强。然后2016年,那英导师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又说音乐界利用流行音乐进行纯商业行为,需要整顿,也就是要整顿这些流行音乐。
某些网友的脑洞十分之强,可以跨越数年将事件的某些细节结合起来,拼凑成自己想象的样子。他们觉得那英认为刀郎的音乐审美不好也就是艺术性不强,就是俗;然后谷建芬老师说要对音乐界乱象进行整顿,又说要整顿流行音乐引发的纯商业行为,这也就是说只要赚钱的有流量的就是音乐界的乱象,真正含义这音乐作品的品质不太行。
两相结合之下,就是那英看不起刀郎的音乐作品,同时还贬低他;作为那英的授业恩师,又是一名体制内的艺术家谷建芬,竟然偏心眼护犊子,没教育自己的学生,反思自己学生的人品就算了,还一起贬低。
所以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一出来,他就是在暗喻,他写这首歌完全就是在描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惨现实。他十几年前被打压被贬低,但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这次他们一定要坚决地站在刀郎这一边,帮助他一起抨击这些曾经“欺负”他的“仇人”。
当然了,谷建芬老师也不是包子性格,眼看声讨她“剑指刀郎”“教徒无方”“为人不端”的荒谬谣言甚嚣尘上,8月2日,她直接请律师发了一封声明。
声明的内容大意是:我在2016年之后没有接受过任何采访,尤其是对近期的刀郎相关话题,我没有进行过任何发言。基于某些捏造和散布虚假信息的人,对此,我将通过法律的途径对这些散谣传谣的人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谷建芬老师的律师声明,也让很多网友瞬间清醒了,人家对刀郎的人和作品一句话确实都没说过。并且,谷建芬本人确实是一名德高望重的作曲家,她的成就都是靠自己一手一脚打拼来的,没有半点水分。令人好奇的是,她又是如何成名的呢?
谷建芬的成名史,充满传奇性
1935年的谷建芬在日本出生,6岁时迫于日本的侵华战争回到了国内,因为从小喜欢音乐她学习了很多国家的歌曲和舞蹈,还学会了弹钢琴,凭此特长她顺利进入文工团。从文工团毕业后,她还是不满足,在17岁的时候顺利考入东北音乐专科学院,在著名女作曲家寄明手下接受教导。
20岁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她,被安排到北京工作,担任中央歌舞团的舞蹈作曲家,谷建芬原以为日子就会这样平淡地过下去。谁知,因为她在日本出生并生活了6年的背景,23岁的她被通知下乡了。下乡的日子很辛苦,她每天都埋在黄土中为粮食奔波劳累,挑粪、挑水、拔草等,重复枯燥的生活让她变老了很多。
幸好16岁就相识的对象邢波对她不离不弃,两人顺理成章结婚生女,直到1976年41岁的谷建芬才能回来。这时已经中年的她回家看着被丈夫照顾得很乖巧的两个女儿,内心有些愧疚,坐了一夜,她想她必须做点什么,她一定要做出点什么。
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自律,她在3年时间里创造出数百首歌曲,每天不是坐在钢琴凳上,就是在去往钢琴凳的路上。幸好苦心人天不负,她谱写了多首脍炙人心的歌曲,比如《我是中国人》《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和《采蘑菇的小姑娘》等等,也因此她获得多次终身成就奖。
有好几次看到儿童只能唱成人的歌曲,这让谷建芬有些心酸,她下决心以后为儿童写歌。从2005年开始,谷建芬就开始研究适合儿童唱的曲调和歌词,直到2018年她才完成适合儿童唱的《新学堂歌》。
只是,这期间她的丈夫去世了,小女儿也去世了,也曾有人在这期间说她江郎才尽,殊不知她正承受着至亲去世的心情,强忍着悲痛谱写儿歌,还有一些“伯乐”花重金请她写歌她都拒绝了。去年的9月20日,谷建芬耗尽13年写的50首儿歌正式面世,她还是用借来的资金来推广歌曲,可见她十分清贫,她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
谷建芬这次卷入刀郎和那英的纷争,对谷建芬来说是无妄之灾,那么这次纷争真的没有隐情吗?
刀郎新歌掀起热议,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2023年7月24日,刀郎发表了新歌《罗刹海市》,接着就有人发出了一张罗刹海市的歌词表,里面分为三列,第一列是具体的一句歌词,第二列是该歌词的基本意思,第三列是暗指的意思,整首歌一句歌词都没错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张表格的上方日期,备注的是2023年7月23日。所以是否是提前知道了要发歌,接着提前标注好,然后在发歌之后再发出来?
再有,2023年7月25日22:24,微博热榜的标题是:“刀郎新歌被指内涵四位明星!”莫非真是刀郎团队为了他的新歌造势,这是一种新的运营方式?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事实的真相是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只能说现在娱乐圈的水都很深,明星们为了恰饭会做到哪一步谁也没谱,只能说理性吃瓜,不信谣不传谣。
谷建芬为那英发声,内涵刀郎《罗刹海市》?背后却是一场“乌龙”